梨轮纹病

梨轮纹病

梨轮纹病

病害名称: 梨轮纹病 别名: 烂果病、瘤皮病、粗皮病分类: 真菌病害

1.病状:

主要为害枝干、叶片和果实。枝干发病,起初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渍状斑,渐扩大,呈圆形或扁圆形,直径0.3—3厘米,中心隆起,呈疣状,质地坚硬。以后,病斑周缘凹陷,颜色变青灰至黑褐色,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器,出现黑色点粒。随树皮愈伤组织的形成,病斑四周隆起,病健交界处发生裂缝,病斑边缘翘起如马鞍状。数个病斑连在一起,形成不规则大斑。病重树长势衰弱,枝条枯死。果实发病多在近成熟期和贮藏期,初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褐色水渍状斑,渐扩大,呈暗红褐色至浅褐色,具清晰的同心轮纹。病果很快腐烂,发出酸臭味,并渗出茶色粘液。病果渐失水成为黑色僵果,表面布满黑色粒点。叶片发病,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,直径0.5—1.5厘米,后出现轮纹,病部变灰白色,并产生黑色点粒,叶片上发生多个病斑时,病叶往往干枯脱落。 

2.发病条件:

轮纹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,温暖、多雨时发病重。

3.侵染循环: 

枝干病斑中越冬的病菌是主要侵染源。分生孢子翌年春天2月底在越冬的分生孢子器内形成,借雨水传播,从枝干的皮孔、气孔及伤口处侵入。梨园空气中3—10月均有分生孢子飞散,3月中下旬不断增加,4月间随风雨大量散出,梅雨季节达最高峰。病菌分生孢子从侵入到发病约15天左右,老病斑处的菌丝可存活4—5年。新病斑当年很少形成分生孢子器,病菌侵入树皮后,4月初新病斑开始扩展,5—6月扩展活动旺盛,7月以后扩展减慢,病健交界处出现裂纹,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为停顿期。

4.防治方法:

(1)秋冬季清园,清除落叶、落果。合理修剪,园地通风透光良好。加强栽培管理,增强树势,提高树体抗病能力。

(2)刮除枝干老皮、病斑,用50倍402抗菌素消毒伤口;剪除病梢,集中烧毁。

(3)芽萌动前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。

(4)生长期喷药防治。4月下旬至5月上旬、6月中下旬、7月中旬至8月上旬,每间隔10—15天喷一次杀菌剂。(5)果实套袋,保护果实。